巴黎世家发卡2700元?别让一个发卡,成了你的“身份贷款”
花2700买1块钱发卡?这事太魔幻了
最近刷到巴黎世家发卡的新闻,我整个人都懵了——这不就是小时候奶奶别头发的黑卡子吗?路边摊一块钱能买五个,换个牌子居然卖到2700?

买的是发卡,还是“面子”?
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钱根本不是买发卡本身。就像有人省吃俭用买个名牌包,重点不是装东西,而是包上那个LOGO。这个发卡就像是张“社交门票”,戴着它仿佛在说:“看,我买得起巴黎世家”。
现在朋友圈、小红书天天晒名牌,很多人不知不觉就被带跑偏了。网红戴着同款发卡拍张照,评论区全是“求链接”,没人问“值不值”,只关心“能不能显得我有品味”。
品牌套路比你想象的深
这些大牌特别会讲故事:
找明星网红“不经意”秀同款广告拍得像艺术电影限量发售搞饥饿营销
最后你买的早不是个发卡,而是一种“人上人”的幻觉。就像超市鸡蛋涨价五毛要被骂,奢侈品翻3000倍反而有人抢着买。我们到底在图什么?
我也曾跟风买过贵价东西,但后来发现:
攀比是个无底洞:今天咬牙买了发卡,明天还有更贵的腰带真正的自信不需要logo认证:背帆布包抬头挺胸的姑娘,比浑身名牌却畏畏缩缩的人更耀眼钱花在体验上更香:2700够带爸妈吃顿大餐,或者来趟短途旅行说句大实话
要是真有钱到随便花,买着玩当然没问题。但对普通人来说,用三个月工资换个别头发的铁片片,真的没必要。现在网上动不动鼓吹“精致生活”,但清醒点吧——戴着2700的发卡挤地铁,不会让车厢变成巴黎时装周,只会让小偷多看你两眼。
与其被品牌牵着鼻子走,不如想想:到底是我们在用物品,还是物品在“用”我们?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